——记首届IM两岸青年影展
发布日期: 2020-11-04 作者: 郑 娜 阅读: 31“这是我人生中参加的第一个电影节,我想说我爱平潭,我爱所有志愿者和导演,献给我们热爱的电影!”“希望坚守电影情怀的人,可以在未来越来越好,实现自己的梦想,不忘初心!”
10月下旬的福建平潭岛阳光正好,海浪奔涌,随着30部获奖影片揭晓,首届IM两岸青年影展在青年影人的兴奋与憧憬中,落下帷幕。
……
促进青年创作者交流与成长
青春是IM两岸青年影展最亮眼的注脚。
影展期间,有400多位青年影视创作者从四面八方汇聚到平潭,很多人得以在这里首次展示自己的处女作。贵州民族大学广播电视专业研三学生杨娟就是其中之一。
“放映那天特别紧张,担心没人对我的片子感兴趣,担心有人中途离场,没想到最后竟然一个都没走,而且坐得满满的,感觉很开心又很忐忑。”杨娟说。
杨娟的作品《喊工》此次获得优秀非剧情短片奖,作为一位新人,这个奖项给了她很大的鼓励。在平潭的三天里,她抓紧一切可利用的时间,如饥似渴地看了25部片子,与许多青年导演进行交流。“最大的收获是从这些优秀的创作者身上看到自己的不足,知道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,拓宽了我对影像创作的认知,对我将来的创作有很大的帮助。”
除了给青年创作人提供交流的机会,本届两岸青年影展还特别设置了电影大师班、纪录片论坛、孵化专场等,为青年创作人答疑解惑,以便让他们的想法落地。来自业内的资深制片人和导演们与青年人分享自身经验,给予他们极具现实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。
“大师班的几位老师对我的启发非常大,他们解答了我在影视道路上的疑惑与不解,比如对于青年短片创作者如何入门成为真正的电影人。”目前在英国约克大学导演专业攻读研究生的魏熙又说。
魏熙又就读于福州大学本科时拍摄的作品《寄生》,此次被评审团评为优秀剧情短片。在她看来,获奖最大的意义是得到观众和评审的认可,“每位导演做片子都是一个孤单的旅程,这个过程中难免会有所疑惑,这次大家能够聚到一起,那种无形的力量凝聚在我心中,让我更有勇气去面对未来成为电影人的磨砺”。
(节选)
人民日报海外版:
http://paper.people.com.cn/rmrbhwb/html/2020-11/04/content_2016461.ht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