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作者最新发布文章
暂无文章!
更多>>
老师详细资料
教员姓名 教师【】 会员编号 T- 普通教员 福州大学家教中心老师个人照片
年龄  登陆时间
联系教员     访问次数:
联系本站
  • 170-7495-8080 

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案例----------面对叛逆的学生

发表日期:2016-11-2 作者:福州大学家教中心 电话:170-7495-8080

福州家教网,福州大学家教中心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案例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----------面对叛逆的学生
案例:
     “睡神”是班上同学送给小苏的外号,“不”是他的口头禅。要他发个言,他说“不知道”,要他参加个活动,他说“不参加”。
      认得他是我刚接班的第一个早自习,走进教室,发现后面靠墙的两位同学睡着了,我有点生气,就叫他们先站起读书,清醒了再坐下去。另一位同学站起来了,可苏某却犟着不肯站起来,我走近他让他说说原因,没想到他一言不发,只是伏在桌子上,其他同学都看着我,我急了,说:“苏某,如果你是生病了,就说出来,老师不怪你,不然我打电话通知你家长了。”没料到他像失去失控制一样,开始把他的书本全扔到地上,还冲出了教室。我一下子懵了,何时见过这样不讲理的学生,本想把他拉回,可他走得更快,后来还是家长找到他后,他才慢慢平静下来-。
      事后我特别委屈,也很茫然,有很大的挫败感,遇到这样的这样的事不知该去请教谁,后来我通过咨询看书查找资料,终于找出了一部分原因。
案例分析:
     1、个人因素:由于青少年处于青春期,看问题不成熟、不全面,遇事难免躁动不安,情绪冲动,存在着强烈的逆反心理,易产生对立情绪。况且90后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,大多以自我为中心,不会从对方的角度去着想,当自我要求得不到满足时,就感觉尊严受到了蔑视,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,就开始和别人对抗。
     2、家庭因素:据家访了解,苏某的父亲因谋于生计,在外地打工,几年才回家一次,平时和孩子很少交流。和大多数母亲一样,苏某的妈妈把全部的希望在寄托在他身上,从小对他很严格,但不注意思想方面的教育。经常拿他和其他孩子比较,比不过就责骂他“没用”。得不到家庭温暖的他,渐渐地形成了内向、孤僻、离群的性格,同学们也不喜欢和他交流。
     3、学校因素:在学校里,教师变动大,班主任和科任老师调换了好几次,因而造成了教师对一些学生了解不够,关注不够,有些甚至连名字都叫错,一旦如此,这些同学便产生失落感,在老师那儿得不到关注。另外,教师也是平凡的人,面对违纪学生也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,采用体罚等错误的教育方法,导致学生对老师充满了敌意和不信任感。
辅导策略:
     经过一年多的努力,我惊喜地发现,苏某同学的情况明显好转。他在同学们的帮助下,逐步改变了上课睡觉的毛病,有时还会积极地回答一些问题,课后,也会帮老师和学生们打打开水,遇到老师也会主动问侯了。看到他身上的转变,我的感受很深。
     1、向心理学教师咨询。
     岳晓东老师曾说过:“心理咨询是一面镜子,不做心理咨询,你不知道自己说话有多罗嗦,思想有多主观,动作有多讨厌。”心理咨询是学校心理工作者的一项基本技能,在心理咨询的培训和督导中,我们自身的许多问题都能暴露出来,得到修复。
      对于我与苏某的冲突时遇到的尴尬,我校的心理学教师曾老师告诉我:“如果站在德育和学生纪律的角度看也许会看成是‘不良风气何等猖狂’,是一件十分令人愤怒的事。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看上去,这只是学生成长中的一个问题,是学生受到环境中的复杂现象影响而自己思想误入歧途,正是需要我们教育、引导。”有了这样的角度,原先令我们无奈、生气、愤怒的事都可以引起我们的好奇心,让我们有兴趣探索,深入思考,变成非常有趣味的事。
      我还看到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:
      唐代著名的慧宗禅师喜爱养兰花,有一次大师远游,叮嘱徒弟们要照顾好兰花,可是在一个深夜,忽然下起了暴雨,徒弟们来不及,倾刻间兰花全都遭了殃,大家很是担心师父回来要骂人。但是,慧宗大师回来看到徒弟们很惊恐的样子,知道了事情缘故,教导道:“我不是为了生气才种兰花的”。的确,我们也不是为了痛苦才来教学的。心理健康教育引导我们关注自己生命成长,主动维护自己心理健康;对学生的关注重点也从分数回归到学生的生命成长,回归到教育的本质——我们是在和“人”打交道,我们的工作是研究和培育千差万别的生命,工作中能欣赏生命的多姿多彩,见证生命成长的神奇,领悟生命成长的奥秘。这使我们的工作变得生动、丰富起来,工作的发展和个人成长统一起来,使我们的生命在工作中得到滋养。
     “一个好的教师能够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”。 其实,我们许多老师都有自己的独特教学经验,懂得心理健康教育,就可以实现跨学科优势,这样,借助心理学理论就大大地提升教学的高度和深度。
     2、以柔克刚,找到犯错相克的一面。
     常言道:良药苦口利于病,忠言逆耳利于行。其实不然,老子曰 :世间万物生生相克。一物降一物,只要我们找到学生犯错误相克的方面,还怕找不到解决之道么?
     例如中小学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任育才学校校长时,有一天发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的同学,遂当即制止了王友,并责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等候。放学后,陶行知来到校长室,见王友已经等在门口,便掏出一块糖递给他:“这是奖励你的,因为你按时来到了这里,而我却迟到了。”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他:“这也是奖给你的,我不让你打同学,你立即就住手了,说明你尊重我。”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进王友手里:“我调查过了,你砸同学,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。这说明你有正义感。”王友哭了,说:“你打我两下吧,我错了,我砸的不是坏人,而是我的同学呀……”陶行知满意地笑了,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过去:“你已经认错了,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。我的糖奖完了,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。”
      陶行知“四块糖果”的故事,包含着很高的教育艺术,它带给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启示是深远和巨大的。不可否认,在当前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,我们仍有许多教师对待犯错误的学生,不是狂风暴雨、疾言厉色地训斥,就是一味贬低挖苦学生,结果使学生产生了较强的逆反心理,既导致了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,也降低了教师的威信。陶行知“四块糖果”的故事告诉我们,批评学生重要的是唤醒学生的良知,启发学生的觉悟,让学生从心灵深处产生改正缺点和错误的愿望。这需要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,要在赏识学生的基础上批评学生,教育学生。具体而言,一是要求教师在批评学生时,要肯定学生平时的优点,不能因为一次犯错就把学生看成一无是处;二是要善于寻找学生出错中的积极因素,对那些因为“好心办错事”的错误,应该肯定其正确的出发点和目的,恰当地指导学生采用正确的方式和方法;第三,对学生勇于认识错误的做法要适时加以肯定,让学生感受到虽然自己犯了错误,但老师仍然信任自己,尊重自己。
     社会心理学家认为:在人们的心灵深处,最渴望他人的赞美。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有一颗向上的心,相信学生都有成为好学生的理想。
     3、要以宽容之心对待学生。
      孔子的学生子贡曾问孔子:“老师,有没有一个字,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准则呢?”孔子说:“那大概就是恕吧!”“恕”,用今天的话讲,就是宽容。
      且看一个事例。河南某农村中学一位老师,因为一位女同学没有按时交家庭作业而大发其火,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对她谩骂:“你长大了会做什么?你只能凭一张脸蛋做坐台小姐!”这位还不到14岁的姑娘被羞辱得无地自容,回家就喝了农药,夭折了灿烂的花季。而这位恨铁不成钢的“无心”的老师也被判了5年徒刑。
      再看看教育家魏书生老师的育人艺术。他当班主任老师多年,有一个观点:学校永远没有差生,只有后进生,“后来进步的学生”。一次期中考试,班上一名学生有一门课只考了8分。魏老师找这位学生谈话,他问:你听没听课?学生答:没有。又问:平时看不看书?又答:不看。再问:做不做作业?再答:从来不做。对此,魏老师没有心急火燎,反而出乎意料地大加激赏:“天才,真是天才!你一不看书、二不听课、三不作业,还能考出8分。了不起!”赞扬之后,魏老师又适时地加了一句话:“如果你要是既看书、又听课、又做作业,那还了得!班上还有谁比得上你?”魏老师前后两句话是用了“心”的,前一句变批评为赞扬,后一句变假设为要求,何其别致、何其艺术!这位只考了8分的同学后来成了全校最优秀的学生。
      学生不同于案犯,教育不同于审讯。教师的批评教育只有得到学生的认同,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。面对一个学生,教师是戴着放大镜去看优点,还是戴着显微镜去找缺点,学生的命运迥然不同。
      4、将心比心,以心换心。
      与苏某冲突之后,我认真地学习了李镇西的《爱心与教育》,从中学会了怎样去爱一位学生。
李老师说道:“注重感情倾斜。教师对“后进学生”真诚的爱,是转化他们的第一剂良药。“后进学生”们几乎从受教育起就这样伴随着呵斥、嘲笑、辱骂甚至体罚,因此,教师应怀着强烈的人道主义情怀给他们以心灵的呵护,帮助他们树立起人的尊严。我要特别强调的是,首先这种“爱”不是故作的特殊的“偏爱”,而是自然而然的和其他学生一样平等的爱。不然,“后进学生”仍然会觉得老师对他是另一种形式的“另眼相看”。其次,这种“爱”不应该仅仅来自老师,还应该来自学生集体,要让“后进学生”感到不但老师没有歧视他,而且同学们也在真诚地尊重他,进而唤起他对集体的热爱之情,并把这种感情转化为上进心。”
      李老师和学生间的一个个故事都体现了他为人师表的尽心,超越了一般父母对子女的爱。他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真正的爱。一般的老师是难以做到的,他对学生的爱,不但是爱优秀生,而且更爱差生。尤其我在书中读到他从不忘记学生的生日,还在学生生日时给学生送上一份生日礼物;在课间经常和学生一起活动;在课余时间或假期中带领学生一起走进大自然;对班级中的优生、中等生、差生坚持按号轮流家访……还记得打开教室门,全班起立为苏某唱起生日歌,苏某惊异的眼神,吹蜡烛时那腼腆的笑;还记得校运会上苏某得了1500米长跑冠军,全班欢呼着“苏某,好样的”!苏某那爽朗的笑……   以人为本,快乐的心情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。让我们用真心换取真心,用善言对待恶语,相信在不久的将来,我们的校园、我们的社会就是一个和谐的大家庭,我们身处其中,也会受益匪浅。
      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,花朵欲成栋梁,必要经过良好风气的熏陶。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,也将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问题。“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”,作为战斗在教育一线的我们,任重而道远!
     福州家教,福州家教网,福州数学家教,福州英语家教,福州大学家教中心,福州大学家教网,福州一对一家教,福州上门家教,福大家教中心